编者按:为全面推进综合改革,探索未来高等教育创新之路,在系统世界与现实世界并存的的AI时代,举办者凭借深耕教育30年的经验,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新方向,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法,构建了“33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治理模型,形成了毕业生“1+2+3”毕业标准,擘画了未来城市名片建设蓝图,着力培养“有理想、多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5月17日,中国教育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未来我国将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绵阳城市学院举办者凭着在教育领域深耕30年的经验和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深入思考,紧跟未来城市发展新方向,探索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思路,构建了“33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治理模型,形成了毕业生“1+2+3”毕业标准,擘画了未来城市名片建设蓝图,着力培养“有理想、多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构建未来发展模型
探索发展本质,把握发展规律在社会迭代中的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什么态度面对这个时代,以什么认知接受这个时代,以什么能力融入这个时代,是当下面临的三大挑战。高等学校的组织架构应该拥有GPT结构能力,即深度学习、创新创造以及自我成长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教育的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通过构建未来发展模型,其中理想模型指引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三年阶段目标设定和未来教育教学理念,以学期目标构建管理模型,保障年度目标指标能够高效实现。因此,在这个时代作为合格的高等教育管理者,应通过系统工具应用体现管理者的高维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实现守正善德的理性管理。
学校理事会坚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基于学校未来发展模型,打造绵城特色,构建3331自主管理,即“3331”人才培养模式和“3331”学校治理模型。“3331”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构建专业、能力、品格三个维度的培养体系,引导学生设定学业、职业、事业的三段九年目标,落实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觉”价值体现的三自管理理念,培养“有理想、多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3331”学校治理模型是通过设立人生导师、学业导师、实践导师三大岗位,运用学习社区、生活社区、实践社区三大课堂体系,依托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业学院三大平台,通过自主管理操作系统(PDM)把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大学四年和毕业后五年的持续成长提供平台支撑。
创新特色毕业标准
绵阳城市学院自2006年办学以来,已成功培育出超过3万名社会英才,其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彰显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高就业率背后的原因在于学院内部严格执行并深度实施一项特色毕业标准——“1+2+3”特色毕业标准。
“在学校理事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多次重要会议的深入研讨中,我校对有关学生毕业质量的标准、未来发展等问题达成共识,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多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校长徐鹏说。
何为“1+2+3”特色毕业标准?“1”是指一个作品级别的毕业论文(在实验和实训中结合人工智能应用的设计)、学分及绩点达到规定要求即为毕业合格标准;“2”是指毕业良好标准,具备运用1个以上操作系统的能力,并完成相配套的第二专业辅修即为毕业良好标准;“3”是指在实验室的实验实训中具备作品能力,在实习实训中具备产品能力,在项目运营中具备商品能力,即为毕业优秀标准。
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确保了学生在学术上的严谨性,更通过前沿技术的融入与实际操作经验的累积,为学生搭建了学业、职业、事业三阶段的坚实桥梁,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据了解,学校通过帮助学生达到“1+2+3”特色毕业标准的同时,在学校示范基地中积极与各大企业深度践行“产教研”一体化战略,不仅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还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助力学生“作品、产品、商品”能力提升。为学生提供了两次就业机会,第一次是学生毕业前,通过使用操作系统为企业提供服务,或通过项目运营所产生的商品实现第一次就业或创业,学生在毕业前就完成就业。第二次就业是学生在毕业后,以优秀品质和实力参与社会竞争,实现个人高质量就业。
打造未来城市名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城市发展面临多种挑战,包括企业生产方式创新和家庭生活方式升维。如何在这些变革中抓住发展机遇,以适应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理事会带领党政班子和专业团队,依托其前瞻战略,着眼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盯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城市未来发展及转型,结合学科建设,孕育出构建“未来城市名片”的发展思路。重点聚焦于家庭健康、教育、衣食住行、理财四大核心功能,在校内构建四大示范基地——中医健康管理、未来教育、未来商业及财税规划和AI应用的创新实践,展现人工智能如何深刻影响并重塑家庭生活方式与企业生产方式,将教育教学内容与未来城市发展深度结合。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学校理事会的带领下,专业团队结合学科建设,依据家庭核心功能未来发展的需要,研发了中医健康管理、未来教育、未来商业及财税规划四大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的不断迭代升级,以满足AI时代下家庭生活方式由内而外的创新需求。这套操作系统通过AI智能终端,可以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家庭、个体与企业、家庭与企业之间联系起来,通过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层面的场景,创造城市更多个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新形态。学校通过创新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将操作系统与示范基地共同构成企业生产方式升维和家庭生活方式创新的实践基础。将四大示范基地作为教学实训场地,使其不仅是基础理论与发展理念相结合的展示窗口,更是实践AI应用新形态的试验场景,不仅促进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还为学生创造了二次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同时尝试重构家庭与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引导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升维企业生产方式,从而创新未来城市多元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学校中医健康管理示范基地融合创新的中医健康管理操作系统,主要针对“老龄化照护”“亚健康状态”“青少年健康挑战”等关键问题,通过系统不仅针对个性需求予以精准服务,还积极推动行业资源的跨界整合与高效利用,力求在传承与创新中,构建一个全新的中医健康生态环境体系,引领当下相关企业升维、创新及变革,以适应未来新的行业生态环境发展需要。未来商业示范基地集中力量于企业模型化管理及智能化决策,通过企业与高校深度践行“产教研”一体化战略,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为在校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助力学生“作品、产品、商品”能力提升,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新的生力军。未来教育共同体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个性化全面协调健康成长为中心,家长和教师成为学生理想的引导者、设计者和陪伴者。这不仅是个体成长的革新,也是对家庭这一城市基本单元功能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以职业素养导向和创新能力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主管理模型,确保毕业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学校高质量建设,以此探索未来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党委书记王俊佳说。